1、有些企業是壓根沒有動力去做成本管理。為什么?
任何管理層在決策時一定是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的,或顯性或隱性。中國是世界工廠,成本打遍天下無敵手。但我們又覺得我們的成本管理沒有到位,看似這其中好像是充滿矛盾的。我的理解是在于我們的成本溢出效應太大,導致企業沒有動力通過管理來改善成本,比如環污染、少繳養老金和偷逃稅。由于執法環境不嚴,導致很多需要由企業承擔的成本外溢到了企業之外,由社會或公眾來承擔。
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在于我們的金融環境:我們獲取資金太容易,導致沒有動力推行精細化管理。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做大資產負債表,而不是提高現有資產負債的效率(按老話說就是“做大”而不是“做強”),就能解決現金流問題。精益管理本身就關注不合理的存貨積壓給企業現金流造成的危害,但是當企業可以很容易獲得外部現金流的時候,企業還有動力去改善現有現金的使用嗎?(企業獲得外部資金的方法,除傳統銀行借貸外,還包括IPO、私人借貸、三角債、老賴等各種使資產負債表膨脹的途徑和表外融資)
2、有些企業想做,但有沒能跨出第一步,為什么?
對于這部分企業,個人覺得是找不到抓手。管理是一門實踐藝術,管理人才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成為真正的職業經理人。中國企業界、管理界似乎對原則導向的理論,缺乏感覺。最典型的比如現在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,許多專業人士都感嘆看不懂。
西方的管理理論同樣也是原則導向的,那么,在實務中如果缺乏師傅帶徒弟的這種學徒制,可能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士。改革開放30多年,外資為中國確實培養的一批人才。但中國的特色在于外資、國資和民資三部門存在明顯的界限,人才流動基本是單向為主的,因此,就整體而言,職業經理人大多集中在外企、其次為國企,再次為民企(當然,具體在個別企業層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)。
3、有些企業確實去做了,但不成功,為什么?
大多數管理工具都是西方引進的。一個種子要長成大樹,需要:種子,土壤和園丁。不管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,可能重點都在討論那個種子,而忽略了土壤和園丁。比如:需要利潤分享計劃來激勵員工參與變革、需要授權的環境容忍試錯、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員工掌握相關知識等等。用學術話的語言來說,就是理論如何本土化,實務化。
4.加強戰略成本觀念。企業的目標即實現利潤最大化,如何能實現這個目標呢,其關鍵環節就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。一個企業如果能占據成本的優勢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立足于同行業的首位。同時,企業要具備敏銳的嗅覺,時刻關注市場的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的動向,通過調查研究,對于市場的變化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戰術,從而適應新的市場環境,保證企業健康長久發展。從加強戰略成本管理出發,企業在產品開發、設計階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,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,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管理,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,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。
5.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。對于各項制度,一定要按規定加大力度嚴格執行,一些企業雖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,但在執行上卻掉以輕心,重視不夠,這樣的話,規章制度也不能很好的發揮其效力。同時,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,也就是說對于成本管理工作中表現出色,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定要按規定予以獎勵。反之,若無視成本管理工作,造成極大浪費的要根據相關規定予以處罰。
綜上所述,成本管理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,企業應高度重視成本管理,從每一個細節挖掘企業內部潛力,實現成本的持續降低,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,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,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,提高企業經濟效益,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,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如果您在信陽注冊公司,您在信陽運營公司,并且,您有什么需要我們服務,快快拿起電話聯系我們吧! 電話:0376-8135576